唐代一共經(jīng)歷了二百九十余年。在這個昌盛的時代,圍棋有了空前的發(fā)展,展現(xiàn)出了一幅絢麗的圖畫。唐朝統(tǒng)治者對圍棋頗為重視,唐玄宗特為圍棋手們設置了一種官職,叫“棋待詔”,官階九品,與“畫待詔”、“書待詔”同屬于翰林院,所以又被統(tǒng)稱為“翰林”。至此,圍棋手開始成為國家高級文職人員,從而確定了圍棋在我國古代文化中的地位。
唐代統(tǒng)治者對圍棋的重視,使圍棋在更廣大的范圍內(nèi)獲得更快的發(fā)展。因此,唐代棋手多如星云,其中最負盛名的當推王積薪。
王積薪是唐玄宗時唐代棋壇上的第一國手,生于武則天時期,家庭出生貧寒,父母早亡,從小以砍柴謀生。他十分勤勞,砍下的柴草,堆積如山,故以“積薪”為名。
那時佛教盛行,山林中寺廟頗多;廟中僧人也常下圍棋。王積薪上山砍柴,每遇僧人下棋,在一旁觀摩,興趣盎然。很快學會了下棋,并和僧人對弈起來。僧人見他聰明好學,進步很快,便贈予棋圖和《弈棋經(jīng)》,鼓勵他繼續(xù)努力。從此王積薪棋藝更進一步,鄉(xiāng)里全無敵手。僧人大喜,又贈予他馬匹和路費,叫他到城里去找高手較量。
王積薪聽說太原尉李九言府上正在舉行圍棋擂臺賽,國手馮汪所向無敵。他決心要去同馮汪較量一番,他騎著僧人送給他的馬,帶了棋盤棋子,沿途休息時遇到會下圍棋的人,就要手談數(shù)局。一路上未有敵手。
到了李九言府上,王積薪便與馮汪在府中金谷園對陣,連下九局,王積薪先以二比四負于對方,但接著又連勝三局,以五比四取得最后勝利。后來王積薪將這九局棋加以評注,成棋史上有名的《金谷園九局圖》,流傳與世。這九局棋下得非常激烈,驚險迭起,幫唐代詩人韓屋以“眼病休看九局棋”的詩句加以形容。可想而知,雙方扭殺的古棋風,在王積薪對局中體現(xiàn)得非常突出。
王積薪戰(zhàn)勝國手馮汪后,名聲大震。中書令燕國公張說便召他到家里當了一們棋客;后來又推薦他進入翰林院,做皇帝唐玄宗的棋待詔,封為九品官,在宮中陪皇帝和親王們下棋;并得用空余時間研究棋藝理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