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章江都樂家
全旭得知舅舅的消息,撇下盛長槐,連忙向李貴打聽自己舅舅的消息住處。
原來,全旭的外公樂太公,在官家還未親政的時候就考中了進士,雖然沒當(dāng)多少年官,就因母親去世丁憂在家,沒過兩年就去世了。
樂太公有兩子,長子身體薄弱,早在二十年前樂太公考中進士之后不久就沒了,次子樂和,字仲言,二十出頭就考過院試,雖然考了第一次沒有中會試,但是也相差不遠(yuǎn),前任知州學(xué)政都為看好。
但是,四五年前,樂和苦讀六年,準(zhǔn)備一舉考中,不料那年范相公變法失敗,被現(xiàn)在朝中的相公排擠出京城,樂和因拜師關(guān)中名儒,其師父與范相公交好,樂和此人也是對范相公敬仰有加,一怒之下,放棄科舉,在家中精研學(xué)問,隱約有成為名儒之勢。
樂家本來是個小家族,即便是出了個進士,也只到七品,七品芝麻官說的就是這個,但是最近這兩年樂和學(xué)問返璞歸真,江都縣令和揚州府衙也頗為看中。
至于為何全旭在揚州沒打聽到樂和的名號,一來是樂和沒有中舉,二來樂和并非是那種張揚的性格,所以除了官府中人或者揚州名流,少有人知道樂和的名號,要是揚州本地秀才,或許聽過樂和的名號,也是因為樂和的學(xué)問才識。
再有,樂和雖然是揚州人,但樂家并非在揚州城內(nèi),而是在江都縣城,因江都縣城市附郭,所以江都縣的人一般都會說自己是揚州人,不會專門說江都縣,因而全旭在揚州打聽,肯定是會一無所獲。
聽完這些,全旭才恍然大悟,要不是這李貴是江都縣衙小吏,要是換個人,也不一定能打聽出來,畢竟自家舅舅并非什么名人,這李貴如此推崇,估計也有奉承的意思。
盛長槐幾人聽完李貴介紹,也覺得全旭有些冤枉,他哪里知道揚州城和江都縣的區(qū)別,就連盛長槐和春生也是初次聽到這種說法。
李貴說完,看天色不早,便提議請幾人吃飯,盛長槐哪里會同意,估計這會祖母還在家里等著自己呢,確實也快到晚飯的時候了,于是便告辭全旭和李貴,招呼春生趕上馬車一同回府,又吩咐唐詩不必現(xiàn)在就跟自己去盛家,先回去安頓家里,明日再來盛家找自己,有事相商。
全旭也不愿意在這里逗留,得知自家娘舅的消息,早就心急如焚,李貴再三挽留都拒絕了,只能讓一名幫工帶全旭前往樂家。
臨走之時,全旭再次向盛長槐道歉,說是改日去盛家,如果盛長槐對槍法感興趣,自己可以將除了家傳槍法之外的悉數(shù)教授,盛長槐當(dāng)然不會拒絕,將自己的身份和盤托出,那全旭竟然也不在意,看上去身份也并非只是樂家外甥這么簡單,必然也是官宦之后,要不然知道盛長槐通判之子的身份,不會這么淡定。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回家的路上倒也順利,在沒有出現(xiàn)什么差錯,估計是接近晚上,所以路上也沒幾輛車,所以回城的路上倒也沒有花費多長時間,不過半個時辰,便已經(jīng)到了盛家門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