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地后,陳子邇找個酒店住下,又雇來專門從事外匯買賣的專業(yè)人員替他操作,一切準備就緒。
1997年6月28日,陳子邇運用5倍杠桿以手中的100萬美元為本,向銀行借出1.25億泰銖(美元兌泰銖1:25),但他借了泰銖卻不持有泰銖,泰銖是要跌的,拿在手里還得了,所以在外匯市場里賣泰銖握美元,繞了個彎子,拿在手里還是美元。
7月1日零時整,共和國國旗和特別行政區(qū)區(qū)旗在香江升起,經(jīng)歷了百年滄桑的香江終于回到祖國懷抱,內地民眾歡慶一片。
但在香江本地,陳子邇卻親眼見證了另一種情緒,由于對大陸缺乏了解,有一些香江人竟產生恐慌情緒,甚至還覺得末日降臨。
可太陽升起之后,似乎沒什么大的變化。還有政府組織進行慶?;貧w活動。
7月2日,泰國忽然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,實行浮動匯率制,一場遍及亞洲、影響深遠的金融危機由此而發(fā)。
此前,泰國政府做了諸多努力,包括動用外匯儲備購買泰銖,提高泰銖2.5%的利率來提振泰銖的吸引力等。
不過事實證明,這些都是徒勞。
放棄固定匯率制當天,泰銖應聲而跌,兌美元匯率大跌百分之二十,最低時探至1:32.6,而這還只是開始。
就陳子邇的收益來說,按照7月2號的匯率他手里的五百萬美元可以換成1.63億泰銖,除掉還給銀行的1.25億泰銖,就剩3800萬泰銖也就是116萬美元,這就是他賺的錢。
一天,116萬美元,950萬人民幣。
恐怖。
印象中,到98年1月,泰銖兌美元匯率會跌至1:55,到那時陳子邇的收益可以達到270萬,不過陳子邇哪有那么多的時間,況且雖然是金融危機,但匯率這種東西也不是直線向下,偶爾也會有波動的,他用了杠桿,要是他不知道的哪天稍微漲了那么一下,他就完了。
所以陳子邇就玩了一天。
后面還有呢,著什么急,有一句老話叫,精彩的還在后面。陳子邇知道這次危機,從泰國開始,最為嚴重的卻是印度尼西亞,這個國家基本上由一個中等收入國家變成了貧窮國家,統(tǒng)治這個國家三十多年的政治強人蘇哈托還因此退位,其烈度之大,受傷之重,由此可見。
這個年代里,菲律賓,馬來西亞、印度尼西亞這些國家的情況基本與泰國類似,也都實行固定匯率制,泰國有的問題,大家也都差不了多少。
所以泰國的戲,只是暖場而已。
事實上索羅斯的最初目標之所以鎖定在泰國菲律賓,乃至馬來西亞,原因就是這些國家的金融市場規(guī)模相對較小,撬動起來比較容易,花費的資金量也比較小,而等他們被打垮之后,規(guī)模較大的股市的信心也將崩潰,這個時候花費少量金錢就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,同時,也不至于失手。
就像索羅斯英鎊之戰(zhàn),先打開的缺口是意大利里拉,因為意大利里拉根本經(jīng)不起折騰,然后才是英鎊。
對東南亞襲擊的順序也是如此,索羅斯采取的由小到大,由弱到強的策略,避實擊虛,各個擊破。
而印度尼西亞,從人口和面積上講,堪稱東盟里面的大哥大,它位于亞洲東南部,地跨赤道,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13600多個島嶼組成,號稱萬島之國,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,其面積為190萬平方公里,人口當時是1.8億,列當時世界第五,在索羅斯的東南亞板塊里面,算得上是一塊大肥肉了。
果然,泰銖貶值之后,獲利頗豐的國際游資依然不滿足,他們開始沖擊印尼盾。
奇怪的是,直到8月份還有不少聰明人愚蠢的認為印度尼西亞似乎逃過了一劫,甚至還有一些大型的對沖基金在買入印尼盾,所以陳子邇借來的印尼盾放在外匯市場上并沒有出現(xiàn)賣不出去的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