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現在的技術來說,營養(yǎng)液的調配方式主要有兩種,一種是最傳統(tǒng)的方法,就是用水作為溶劑,把富含養(yǎng)分的材料浸泡其中,加入適當的催化劑,使養(yǎng)分溶于其中,就制成了初步的營~щww~~lā
另一種更專業(yè)的做法是,是通過化學手段,在不同材料上萃取出純凈的個體養(yǎng)分,然后根據種植需要,再把這些個體養(yǎng)分混合調配成溶液,就做成了成品營養(yǎng)液。這也是當前水培領域里最普遍的做法,成本不低,但調配速度快,效果穩(wěn)定。
而有經驗的人,更會把這兩種方法混合著來用,摸索出自己獨特的調配方法和配方,效果也自然更為明顯,不過這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研究出來的。
云離采用的也是這種混合的調配方法,木桶里那些礦石、木料就是提供養(yǎng)分的原料,而周圍那些布袋里,裝的是各種養(yǎng)分元素的粉末,都是云離在鎮(zhèn)上的農業(yè)站買來的。馮一松說云離不是個好學生,是因為看到了云離調配的營養(yǎng)液,犯了很多常識上的錯誤,最明顯的一點,就是溶液里出現了較多的沉淀物質。
好的營養(yǎng)液,應該是顏色暗沉,溶液濃而不稠,整體澄明透光。出現沉淀物質,就表明溶液里的元素發(fā)生了化學反應,養(yǎng)分元素形成了結合物沉淀下來,植物是無法吸收的固體養(yǎng)分的,所以配制營養(yǎng)液的時候,都要按照各種元素養(yǎng)分的化學特性,來做調配。
這是新手常會出現的錯誤,云離自然也很清楚,不過他還是很任性的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,因為他就跟活佛濟公一樣,有自己獨特的能力,可以越過這些條條框框,按自己的思維來把事情達成。
在調配營養(yǎng)液的方法中,還有一種成本極高,步驟繁瑣,成功率低,但效果卻是最好的方式,就是電解法。通過高壓電流,在電解池中把物質電解分離,把物質還原成元素狀態(tài)。這種方式制成的營養(yǎng)液優(yōu)點是,各種元素都被激成活性,更容易被植物吸收,而溶液中雜質少,溶液環(huán)境純凈,不用再另外配備消毒液。
雖然云離的電磁力,遠無法達到高壓電流的強度,但它能根據云離的意志,用自己的方式來把指令完成。就好像你要打破一堵磚墻,通過工具或者蠻力,花些時間都可以達成,而云離只需要把指令傳達給電磁力,它就能通過自己獨特的方式,來把磚墻瓦解。
營養(yǎng)液里的沉淀物質,云離可以用電磁力將他們再次電解分離,這個并不難,而且他還能利用電磁力,去把礦石、泥土這些材料中的養(yǎng)分元素電解出來。之前馮一松在檢查營養(yǎng)液時,云離很肯定的說,里面的微量元素肯定是足夠的,原因就是那些微量元素,都是云離用電磁力從礦石里電解出來的,他對此還是十分有自信。
得到了馮一松的指點后,他對下一批要水培的植物,就更有期待了。
點評一番過后,馮一松還起了興致,擺弄起四周的原料,手把手給云離示范如何調配培植草莓的營養(yǎng)液。有可是個有錢都買不來機會,云離一邊觀看,一邊默記下要點,遇到想不通的地方,就虛心求教。而馮一松也是有問必答,答必言盡,有時兩人出現意見分歧,他就引經據典,把對應的知識點攤出,來一一給云離剖析,不驕不躁,自有一番專業(yè)教授的氣度。
隨后,云離又帶他們到田地里去觀看,那二十畝土豆和八畝圣女果都還是幼苗,地里都是稀綠稀綠的,加上天寒地凍,看起來沒多少生氣。不過在專業(yè)人士眼里,就有很多地方值得查看,對于云離敢在這個季節(jié)種下圣女果幼苗,馮一松還是十分佩服的,若這批幼苗能挺過這個寒冬,等來年回春,長勢必定會很迅猛。
試驗田里,還有不少成熟的農作物,像西紅柿這種,直接摘來就可以食用,鮮美多汁,讓人欲罷不能。馮一松知道云離的農場都是采用綠色有機種植,自己就地取材配制肥料,當初聽到這個的時候,他還覺得這年輕人過于理想化,沒有經年累月的種植經驗,初步成果肯定不好,這趟來要好好開導開導他。
結果看過田里農作物的情況后,這個念頭已消失的無影無蹤,取而代之的是一波又一波的驚喜。不得不承認,云離試驗田里有好幾種農作物,不比他們在溫室里栽種的要遜色,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,而且這還是在露天環(huán)境里,不采用任何化學肥料和農藥而達成的。要不是親眼看到,他說什么也不會相信,創(chuàng)造出這個成果的,居然是眼前這個沒多少種植經驗,卻有滿腦子新穎主張的年輕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