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基后已經(jīng)正式成為歷史上天啟皇帝的朱由校,躺在自己的寢宮乾清宮,翻來覆去的睡不著,滿腦子都在東想西想。
當皇帝第一天的夜晚,朱由校失眠了。
當最初的那份新鮮感消散后,孑然一身的朱由校忽然覺得自己很孤獨,還在后世時上班壓力雖然大,但常常有父母、兄弟念叨和互訴衷腸。
乾清宮,一直是大明皇帝的寢宮所在。
這寢宮這么大,卻好像少了點什么,西李如此熱衷于竊占乾清宮,朱由校卻不明白,這位子到底有什么好讓人惦記的。
看著周圍昏暗的燭火,越來越精神的朱由校干脆不睡,墊著枕頭靠在墻上仔細去看偌大的寢宮,忽然覺得有些害怕。
剛想到這里,朱由校便聽寢宮外傳來一陣細碎的腳步聲,卻是曾經(jīng)的侍讀太監(jiān)王安拿著一份奏疏趕來。
“得,這覺怕是睡不成了。”
王安原先就是朱由校的伴讀太監(jiān),如今朱由校登基為帝,他自然要跟著水漲船高。
眼下雖然還沒有接到明確的任命,但司禮監(jiān)掌印太監(jiān)之位,或早或晚,卻是非他莫屬了。
“皇上,餉司楊嗣昌急奏,淮北各府大饑!”王安人還沒到,手上拖著的奏疏,卻是讓朱由校心下一沉。
這當皇帝的好日子一天還沒享受到,先來的卻是這么個壞消息。
淮北等府在萬歷四十八年鬧饑荒,這個事兒朱由校是知道的,只是今天才辦完登基大典,能不能讓人消停一會兒?
猶豫了一下,朱由校還是長嘆一聲,豁地起身,道:“拿給我、給朕看!”
然而,幾乎是將奏疏奪到手里的朱由校,卻忽然想到一個問題,在后世的時候,好像聽過某磚家關于木匠皇帝不識字的這個說法。
不過很快朱由校就發(fā)現(xiàn),自己不僅不是不識字,而且貌似書法水平還相當不錯!
看來木匠皇帝不識字這個說法,也是文官們的構(gòu)陷,改天要給他們露一手了。
事實上,被說成“文盲”的明朝皇帝還不僅朱由校一個,他的老爹朱常洛,還有明武宗朱厚照,都有是文盲的謠言。
但這些話若是細糾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漏洞百出,不值一審。
因為明代字和后世相差不多,所以現(xiàn)在的朱由校既能看懂又顯得陌生。
王安本來是想給朱由校念的,見皇帝直接搶了過去,也是一臉懵逼。
對于朱由校到底識字還是不識字這回事兒上,在旁侍讀的王安是最有發(fā)言權(quán)的。
在他的印象中,朱由校的文化素養(yǎng)確實一般,但卻天資聰慧,性格機敏,若是說他“昏庸”或“不識字”,那純屬無稽之談。
南直隸餉司郎中楊嗣昌啟奏:“臣在應天,聞聽淮北居民食盡草根樹皮,甚或數(shù)家村舍,合門婦子,并命于豆箕菱稈?!?br/> “此渡江后,灶戶在搶食稻,饑民在搶漕糧,所在紛紜。一入鎮(zhèn)江,斗米百錢,漸至蘇、松,增長至百三四十而猶未已。商船盼不到關米,店鋪幾于罷市,小民思圖一逞為快?!?br/> “朝廷若不急早賑災,恐成禍患!”
看完后,朱由校也大致知道了楊嗣昌的意思,這地方上的饑荒影響的已經(jīng)不只是百姓了,就連南北貨運和地方物價,也都因此受到波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