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光匆匆而過,一晃就到了1891年底,拉鋸已久的俄保談判終于接近了尾聲。
前后長達一年多的談判,涉及條款高達五百余項,包含了政治經濟軍事乃至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。
在1891年12月15日,雙方終于達成了一致,簽訂了《俄羅斯帝國和保加利亞公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友好交流條約》,簡稱:《俄保條約》,又被稱為:《俄保同盟》。
在《俄保同盟》簽訂當天,斐迪南就批準了。只待送往圣彼得堡,經亞歷山大三世批準就可以正式成立了。
俄羅斯代表團,已經在保加利亞待了大半年,現在正忙著趕回去過圣誕節(jié),謝絕了斐迪南的挽留。
心情不錯的斐迪南,還親自參加了歡送宴會,給俄羅斯代表團踐行。
說實話,斐迪南也沒有想到,這次談判進行的如此順利。
綜合來看《俄保同盟》對雙方來說,都是各取所需,是一份平等條約。在19世紀末,小國同列強簽訂一份平等條約,困難是后世難以想象的。
也就是斐迪南來自于后世,知道俄羅斯的外交困境是占時的。法俄結盟,已經在秘密進行了。當時來看,同俄羅斯結盟所承擔的外交風險,也是十分巨大的。
歷史上保加利亞向俄羅斯靠壟,已經是1894年了。當時法俄同盟已經建立,對保加利亞已經是可有可無了,自然不會花大代價去拉攏。
在斐迪南看來,《俄保同盟》的建立,保加利亞從俄羅斯獲得了工業(yè)發(fā)展的原材料,還有廣袤的市場。是保加利亞工業(yè)化進程中,必不可少的一環(huán)。
在當時,能夠為保加利亞提供這兩點的,除了俄羅斯帝國,是其它任何國家都不具備的。
19世紀末,資源豐富的國家除了俄羅斯還有英法,他們有大片的殖民地。但是英法工業(yè)發(fā)達啊,基本上自給自足,根本不需要進口工業(yè)品。
然而其它國家呢?
德國典型的工業(yè)發(fā)達,他還要向外進口資源,和尋找市場呢!
奧匈帝國工業(yè)也不差,而且工商業(yè)和德國聯系的很緊密,怎么也輪不到保加利亞吧!
意大利不用考慮,他現在還是個屌絲,資源貧瘠工業(yè)落后,還沒有向巴爾干地區(qū)伸手的底氣。
美國現在還不是后世的世界警察,手還伸不到地中海。哪怕是雙方進行貿易,光運費就比原材料本身的價格還高。
那么俄羅斯就是保加利亞唯一的選擇了。俄羅斯資源豐富,而且離保加利亞還近,有黑海相連,可以朝發(fā)夕至;而且工業(yè)不咋的,每年都要進口大量的工業(yè)品。
不光斐迪南覺得《俄保同盟》不錯,遠在圣彼得堡的亞歷山大三世,現在心情也很不錯。
亞歷山大三世,俄羅斯帝國的第十三位皇帝,1881年~1894年在位。
亞歷山大三世的統(tǒng)治是在亞歷山大二世開創(chuàng)的繁榮局面下開始的,亞歷山大三世也無意樹立新政,無意過多干涉實際政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