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如松是一個純粹的軍人,如果硬是要找個歷史人物來做比喻的話,大概只有漢驃騎霍去病最合適了,李如松就是明朝的霍去病,這兩人都是正宗高干子弟,霍去病背后有衛(wèi)青,李如松的爹則是萬歷第一名將、雄踞北方防線二十余年的李成梁。
李成梁的牛逼不僅僅體現在軍功上,更體現在他是大明朝唯一一個或者就登上三公之位的武人,是個傳奇,是一個此時遠遠比蕭如薰更加牛逼的人物,此戰(zhàn)他不出動,是因為他剛剛被去職,遭到彈劾,于情于理都不能率軍出征,那么退而求其次,有真本事的將門虎子李如松就是最好的人選之一,本來也沒有之一。
李成梁一共有九個兒子,這九人里出了五個總兵官和四個參將,一門九將,加上老爹李成梁,足足十大將,比傳說中的楊家將還多倆,比起蕭家還要多一倍,權勢更是天壤之別。
更重要的是,李家門生故舊遍布軍中,形成一股盤根錯節(jié)的勢力,牢牢把持著整個遼東的軍事力量,李如松從小身邊接觸的兄弟、朋友、長輩,全是刀頭舐血的邊疆將領,從記事時起,他每天耳濡目染的,都是兵家戎事。
中原的孩童們開始讀書開蒙的時候,他已經學會提槍挎弓,跟隨父親出征,當其他年輕人握著毛筆參加鄉(xiāng)試時,他已能夠熟稔地割下敵人的首級,拴在馬鞍上帶回去請功,在這樣一個軍中世家長大,李如松壓根兒沒有想過其他發(fā)展道路,仿佛天生就是要來做軍人的。
他的老師更是個活著的傳奇——徐渭徐文長。
他生來就注定是個傳奇。
這一次也毫不例外。
李如松的驕傲是刻在骨子里的,他不容許任何人踩在他的頭上,或許只有他的老爹才可以,除此之外,他不認為任何人比遼東軍和遼東將領更勇猛善戰(zhàn),本來平定寧夏之役,他是聽到了老爹的風聲,要運作他去平定,結果命令還沒下來,寧夏之役已經被平定了。
誰?蕭如薰?那是誰?娘們兒?怎么沒聽過?
斬套虜三千?叛軍三千?一戰(zhàn)六千首級?老子也可以??!雖然沒那么多就是,但是有本事我們野戰(zhàn)爭雄??!老子是草原上縱馬馳騁面對面的對砍,和那小子縮在城里面打反擊怎么能一樣?所在那烏龜殼子里老子也能斬首六千級!
火藥掀翻了城墻?那是火藥強,不是他強!有本事你下雨天也強給我看看???
總而言之一句話,老子不服!
李如松的性格和霍去病簡直是一個模子立刻出來的,三十余年馬上征戰(zhàn)的歲月讓他成為了全大明上下最囂張也是最硬氣的武將,翻開他的人生履歷,戰(zhàn)功和毛病一樣多,每到一地,都一定會和文官上司產生沖突,而且往往都是他獲勝。
大明開國以來,除了太祖成祖兩朝,武將比之文官都要矮上一頭,幾乎沒有哪個武將可以改變這一切,但是李如松就偏偏要改變,為此甚至不惜和文官上司大打出手,鬧出丑聞。
但他就是好端端的,名氣越來越大,官位越來越高。
這樣一個人,兇悍絕倫目空一切,突然卻冒出來一個毛頭小子和他搶功勞爭地位,而且居然還傳出了此人不主張使用遼東兵為主力,要使用其余各地兵馬為主力,這要是個文官都要被他懟,何況是個年輕的武將?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