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收起來的還只是一少部分,還有不少的吃食在廚房過堂的筐里、盒子里擺著,收拾了能收起來的,還剩下不少東西實在是沒地兒收拾了。
薛巧妹真是有些為難了:缺吃食的時候犯愁,這吃食多了,竟然也是個愁,可就這么擱壞了,也實在是太可惜了。
使勁兒地想著該怎么處理這些吃食,自家除了井里,也就再沒什么陰冷的地方了,薛巧妹就想到了屯子里,那些和自已相處得比較要好的幾個姐妹們。
那些姐妹們的家里,條件都跟自家平日里的差不多,可都還吃不著這些好東西呢,自已家卻還在為它們犯愁。
薛巧妹不禁使勁兒拍了下自已的腦袋,咋就這么薄情呢,有了好吃食,竟然只顧著吃獨食,倒是忘了這些好姐妹了。
還有平日里,跟自家男人相處得不錯的兄弟們,平時他們對自已家也多有照顧,這時候正該想著些他們。
薛巧妹正琢磨著呢,就看見楊三槐帶著孩子們回來了,趕緊揚聲叫他,“三槐哥,咱們給大丫、二妞、三蛋還有鐵漢、大峰他們家都送點吃食過去唄?”
也怕自家男人舍不得呢,薛巧妹又緊跟著勸了幾句,“咱家東西少的時候講不了了,想幫他們也沒法兒幫,現(xiàn)在這東西都擱不下了,總該講點情分?!?br/>
楊三槐又哪是小氣的人,就像媳婦兒說的,窮的時候沒東西幫助別人,那是說不了了,可現(xiàn)在自家人吃不了,還有什么不舍得的。
“可不正應該的,以前是生活艱難,各家顧各家的幾張嘴都困難,哪有閑東西均給別人,這幾年好兄弟來往得也少了?!?br/>
“但在咱們家最難的時候,他們可是不管多少,都伸手幫過呢,今天咱就借花獻佛,給咱們這些好兄弟好姐妹們都甜甜嘴!”
楊老太太聽了兒子、媳婦兒的話,也是一個勁兒的點頭,“該當的,咱們家有事兒時,街坊鄰居的可沒少幫忙?!?br/>
幾個孩子也是沒意見,楊三槐和薛巧妹就開始分配了,里正家自然是頭一份兒的,畢竟很多事里正都幫過忙呢,而且很是主持了公道。
“那就切半只烤鵝、一塊醬肉、一塊豬頭肉,再切一大塊生豬肉,各式的點心也每樣拿兩塊,還有……”
薛巧妹和楊三槐就開始一包包地分裝禮物,三個孩子就負責一趟趟地給各家分送東西,跑得既興奮又開心。
經過了這幾日的調養(yǎng),楊心蘋的眼睛看一些大概的東西,已經基本沒什么問題了,雖然細致些的還有些費勁。
可這也算是她眼睛得病之后,第一次不再用弟弟指引著,就能自已看清道路,更是恨不得多跑兩趟。
而這一送禮物,楊心蘭更是看到,山窩屯的鄉(xiāng)親們有多么的憨厚質樸,哪家都想著要少留一點吃食——
“這些好吃的你們家里也不長有,我們就少留一點,給孩子們嘗嘗鮮就行了,剩下的帶回去,你們自家留著慢慢吃吧!”
說了家里還有,又推來讓去的幾個來回,對方才會把東西留下,離開時又會被塞上些自家自產的東西。
比如說家里腌的咸菜,自家地里的蔬菜,或者是攢下的幾個雞蛋,讓楊心蘭感受到鄉(xiāng)親們滿滿的心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