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朱宏三早早起來,因為今天要去找鐵牛一起研究生產(chǎn)武器。和幾位夫人吃完早飯后朱宏三出門。
到了生產(chǎn)車間看到鐵牛已經(jīng)帶著幾個人早早的到了。大家看到朱宏三來了都站起來說道:“東家來了?!?br/> 朱宏三點點頭,鐵牛說道:“這幾個是我這最好的鐵匠師父了。他們有幾個爺爺輩曾經(jīng)造過火器,大哥可以先問問他們。”
朱宏三說道:“各位都知道槍管怎么做嗎?”
一個中年鐵匠站起來說道:“東家,我爺爺以前在京師是火器營的工匠,做過三眼銃?!?br/> 朱宏三說道:“好,你來說一說?!?br/> 那個鐵匠說道:“火銃最難的是槍管的制作。要先把生鐵打成鐵皮,然后在卷起來,然后管壁用鐵條加固,一個熟練的工匠要一個月才能做好一把火銃?!?br/> 朱宏三問道:“不能用鐵棍鉆孔直接加工成火銃嗎?”
那個鐵匠說道:“有人那么做過,我小時候聽我爺爺說過。他們營中有幾個巧匠能加工鐵棍,但是非常費時間,沒兩三個月做不出來。我爺爺沒學會?!?br/> 朱宏三點點頭,心想看來火槍還是麻煩,小規(guī)模生產(chǎn)個一把兩把還行,大規(guī)模生產(chǎn)現(xiàn)在還不行。不行先弄火炮吧。
朱宏三對大家說道:“你們誰會制造紅夷大炮?”
邊上站起來一個小伙子,小聲說道:“東家,我家在陜西,我和我爹以前是陜西榆林衛(wèi)的工匠,我爺爺以前做過紅夷大炮,我小時候聽我爹說過,但是我沒動手做過。”
朱宏三沒想到自己還能找到這么一個人才,問道:“小伙子你叫什么?”
那年輕人說道:“我姓李,叫李二?!?br/> 朱宏三說道:“李二太難聽,我給你取個名字。以后你就叫李全忠?!?br/> 李全忠跪地說道:“多謝當家賜名?!?br/> 朱宏三說道:“起來,你當師父。咱們幾個動手看看能不能弄一個?!?br/> 說完就開始動手。
李全忠的方法就是中國傳統(tǒng)的泥范法,方法很簡單。先用細籮篩制白泥,剔除石子和雜物。然后將調(diào)合均勻的泥土拍打成平泥片,等泥片半干后按照所鑄造的火炮的形狀制成幾大塊泥漠,而后晾干,或用微火烘烤,修整剔補范內(nèi)面的瑕疵,做到盡量光滑,這就成了鑄造所用的外范。
然后用相同工藝制作內(nèi)范,外范分為幾個部分,內(nèi)范是一個整體。但是要比外范要小,和外范相差的尺寸就是大炮的厚度。也是等到里外全都干透,將內(nèi)范倒置于底座上,再將外范置于內(nèi)范周圍。外范合攏后,用膠泥把外范封死,等到膠泥干透后,再蓋上上面封閉的范蓋,范蓋上至少留下一個澆注孔。
然后就是澆鑄了,將融化的熟鐵溶液沿澆注孔注入,等鐵液冷卻后,打碎外范和內(nèi)范,將所鑄的火炮取出,經(jīng)過打磨修整,這就是紅夷大炮的制作工藝。
大家不要看這工藝簡單,這可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(jié)晶,在明末一點不次于西方的火炮工藝。
朱宏三看著制造出來的紅夷大炮,十分不滿意。為什么?因為以朱宏三經(jīng)過系統(tǒng)現(xiàn)代教育的人來看,這種紅夷大炮有幾個致命缺點。
第一點太重,由于中國缺銅,所以用生鐵當原料。生鐵的延展性沒有青銅好,加上工藝不可避免的形成砂眼,為了防止炸膛,國產(chǎn)大炮都弄得很重,才有千斤萬斤大炮一說。
第二點裝藥少,射程短,沒有準星,無法進行瞄準,火炮的炮膛外口寬,內(nèi)部小,不能有效的聚集火藥氣體,炮膛內(nèi)部也無法做到合格的圓形,炮膛沒有鏜光。泥范制作各個工匠隨心所欲,沒有形成標準化,將來后勤保養(yǎng)太麻煩。這個沒有問題,這是設計問題,下次朱宏三設計成口小肚子大就行,這個容易解決。
第三點最致命,制造時間太長。弄好這一門還不是萬斤大炮就快弄了兩個月。自己最缺的就是時間。
炮彈好弄,用生鐵澆鑄幾個實心鐵丸子就行了。在等待泥范干透的時候朱宏三就命人制作了一百個炮彈。
其他的先不說,先試一試這門紅夷大炮。朱宏三讓朱宏義調(diào)來自己的警衛(wèi)連,找了幾匹馬,拉著這門大炮來到操場。同時讓人通知馬家哥倆和佟養(yǎng)甲過來看看。
在操場上訓練的士兵看到長官拉來一門大炮,都停下來看熱鬧。錢勇過來說道:“長官,大家都想看看?!?br/> 朱宏三說道:“好,讓隊伍都出來,在邊上排好隊。你們幾個營長都過來看吧?!卞X勇興沖沖的下去集合部隊。
朱宏三命令在三百步、五百步、八百步、一千步設立四個土堆。然后讓讓人去取幾百斤火藥來。
正在準備的時候馬濟遠、馬明遠、佟養(yǎng)甲來了。寶貝女兒朱洛看到有熱鬧看也跟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