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章鵝蛋(下)
名聲在什么時候都是重要的,特別是在古代。若是在唐朝盛世,能不能被點中為進士,很大
程度上取決于這個人的聲望如何。比如當時的日本第一留學(xué)生安倍仲滿同學(xué),能在唐朝得中進士,固然因為他勤奮好學(xué),唐言說的比日本話都流利,但也是因為他很喜歡參加公開問難活動,一來二去名聲傳出來了,就被主考官親睞有加,點了他的進士——那時候考試還不糊名字。
而忠臣、義氣這樣的名聲更是金子招牌,宋江為什么一報出名號就能被人納頭而拜?名聲有了!劉燦固然想讓劉成借著這次機會更近一步,可也不想他壞了名聲,劉成自己也有這方面的顧慮,所以才會說,走出這一步,以后就不好退了。
他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都頭,但若把握好時機,也是能起一些作用的,若石敬瑭真的得勝——雖然劉燦在這點上很肯定,但劉成并沒有這方面的把握。是的,契丹很強大,是的,在朝廷和石敬瑭糾纏的時候的確再找不出別的人來擋契丹鐵騎,但,萬一呢?
什么事都怕個萬一,特別是打仗這種事。劉成不是沒打過仗的,知道打仗的事是最說不得準的。
劉燦相信劉成能解決好這個問題,一來劉成還算是個有謀算的;二來她作為一個九歲的沒上過戰(zhàn)場親身經(jīng)歷過戰(zhàn)亂的小孩,因為多讀兩本書看問題全面一點還沒什么,要是還能給出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有些太妖孽了。不過最重要的還是,她只知道大概的過程,而不知道細節(jié)。她不知道劉成應(yīng)該在哪個時間點做這件事更合適。
當然,她也腦補過,在她想來,劉成在契丹大軍來了之后再開始行動是比較合適的。這個時代的軍人不能說沒有忠心的,可實在不多,特別是下級軍官士兵——給哪個皇帝打工不是打?這個皇帝也不見得會比下個皇帝更好。眼見事不可為轉(zhuǎn)而抱個更粗的大腿是非常常見的,雖然一樣不會有人贊揚,但也不會因此受到什么指責(zé)。
但現(xiàn)在看來劉成沒有走這條路,他選了一個現(xiàn)在看起來有些風(fēng)險,將來卻會收益更大的路。以劉燦后世的眼光來看這條路當然更好,但劉成敢這么做真的是膽子夠大,后來她從劉成那里知道了更詳細的過程。
原來那一晚過后劉成也很是糾結(jié),他先是對張振暗示了一番,之后本也的確是想靜觀其變的,但其后的幾天他越來越坐不住,最后一咬牙,就找自己的頂頭上司說了一番話,大戰(zhàn)將起,手下卻有這么泄自己威風(fēng)的,那位白指使的第一反應(yīng)就是這廝是奸細,但再一想,這廝說的有理啊,不過轉(zhuǎn)而一想,有理又怎么樣?這話還是大逆不道,按律當、當……嗯,先關(guān)著他,以觀后效。
劉成是一直被關(guān)到大部隊要出發(fā)的時候才被放出來,除了被關(guān)了幾天,他倒也沒有再受其他的懲罰,只是要想再回家一趟,卻是不能了。
劉成去打仗了,劉家還是要過自己的日子,不過在王氏的帶領(lǐng)下,全家上下又開始了逃難準備。這一次劉燦隱隱的明白為什么王氏不想養(yǎng)那么多家禽了,平時怕被偷,戰(zhàn)亂的時候,也真是累贅——你不知道什么時候城會被打破,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有官兵沖殺進來。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況下,家禽當然是不能提前宰殺的,可要逃難,又要不要帶著它們?
不帶吧,心疼;帶吧,很可能把自己的小命給送進去。所以這個經(jīng)歷了太多磨難,太多戰(zhàn)亂的婦人寧肯把錢攢起來,在遇到事的時候換成糧食。
上一次做這種準備的時候劉靜還小,已經(jīng)沒什么印象了,這一次卻是令她又緊張又興奮。緊張是不用說了,興奮的則是家中的吃食一下提升了很多。湯面是能經(jīng)常吃的了,王氏也不再攢雞蛋了,那只雞再下的單直接就被拿來吃了,劉柱在這上面并沒有更多的優(yōu)待,只是阿張會把自己碗中的都挑出來都喂給他。
劉燦曾想把自己碗里的也均處一些——一個雞蛋本就不多,再五個人分,就算阿張的都給劉柱也沒多少。王氏卻制止了她這種行為:“阿張也就罷了,你們兩個吃自己的就好,否則我為什么要把雞蛋都拿出來?”
阿張低低的叫了一聲阿娘,王氏道:“我知道你看重大郎,但大娘子二娘子也是你的骨肉,你也不能為了大郎委屈了她們兩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