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趙之地,自古多慷慨悲歌的豪邁之士。
趙云出生的澄底村亦是如此。
在青少年們呼朋引伴之聲中,有十?dāng)?shù)名雄武男子騎馬攜弓走出家門。
人人腰掛長刀、利劍,甚至如趙云一般盛有武名者手中還持有長矛。
在這久經(jīng)鮮卑、山賊寇亂之地,官府對民間持長矛、硬弩一事早已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。
只要不私藏甲胄,沒有人會過問。
甄揾有十名身披重甲的騎士護(hù)衛(wèi),來去自如,山賊不能稍當(dāng)。是故完全未有緊張,在鐵甲護(hù)衛(wèi)下頗感興趣的望著趙云等一行青年,打算一睹其如何退敵。
趙云雖是弓馬齊全,身上卻毫無防備,只穿了一身布衣。在經(jīng)過家門時便注意到擁簇在甄揾身邊的層層鐵甲悍卒。
腳步略一停頓,對甄揾拱手,說道:“甄君,素聞君言太原旨在救濟(jì)斯民,如今山賊殘虐,為害郡縣,值此時機(jī),可除無道,興義兵否?”
甄揾大笑,暗贊果然不愧為主公所看中之人。
與之相交,其人溫文爾雅。臨機(jī)決斷,又英烈果決。使甄揾決不能自食其言。
有十名甲士相助,此戰(zhàn)定可減免許多傷亡。
于是甄揾笑道:“某恐山賊恐為禮品所招,此戰(zhàn)吾等義不容辭。便令十名甲士聽君調(diào)遣?!?br/> “甄君高義?!?br/> 話畢趙云轉(zhuǎn)向身后諸人,說道:“諸君,山賊殘虐,不以人分。吾等不可存僥幸之心,務(wù)求將其驅(qū)散。此戰(zhàn)若勝,今日禮品與諸君共享之!”
天下多為熙熙攘攘之輩。
本就有許多人猜測山賊乃是沖著趙云家那聲勢夸張的禮物而來。
他趙云拿了禮物,卻為村子招來禍患,需自己舍命奮戰(zhàn)。許多人便心有怨言。
但此刻聽聞趙云之言,所有人再無怨氣,紛紛興高采烈,歡呼不已。
此時太原麾下十名甲士已翻身上馬,整齊的玄甲黑袍,僅肅殺的氣勢便讓人心跳一頓。
其威嚴(yán)雄壯的沉穩(wěn)氣質(zhì),大不同于趙云身后聒噪的少年們。
形象鮮明的對比出何為精銳之師,何為烏合之眾。
往日里趙云尚覺得一群少年策馬縱橫便算得上英雄豪邁,今日方知何為真正氣壯山河。
于是趙云恭謹(jǐn)?shù)南蝌T兵什長拱手,說道:“還需君等傾力相助。”
騎兵隊長乃是一名歸化烏桓人,這還是第一次被人稱君,臉上露出一抹笑意,只是在其剽悍的氣質(zhì)下,這笑意看起來略顯殘忍。
回道:“某……某聽爾……指揮。”
雖然漢話說的不甚流利,但使用漢話的本能已深入骨髓。
交流無礙,趙云便說道:“山賊不設(shè)行伍陳紀(jì),行無章法。沖殺全靠一腔勇氣。只需令其膽寒,其勢自散。稍后某親自沖陣,誅其賊首。君繞行其后,佯裝郡兵。賊子來不及細(xì)觀,必以為郡兵至矣,賊首已死,其勢必潰?!?br/> 騎兵什長聽不懂太多道理,但繞后這兩個字可是聽得清楚。
這兩個字在張白騎麾下每日要聽無數(shù)次。
甚至數(shù)次有主公親自召集騎兵將校,大談騎兵戰(zhàn)術(shù)。繞后、夾擊,是歸化烏桓騎兵們最先記到骨髓里的兩個詞。
隨后一行人策馬離開村子,準(zhǔn)備迎敵。
甄揾為睹趙云風(fēng)采,堅持出村。趙豐只得陪同,找了一座土坡,站在其上觀戰(zhà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