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聽到從隔壁天橋坊傳出各種趣聞的時候,張靜一其實是有些費解的。
好端端的做個巡檢,咋就你楊嫻這樣事多呢。
不過他費盡了腦汁,大抵理清楚了楊嫻這樣的人的心思了。
楊嫻這種出身翰林的人,號稱清流。
靠的就是所謂的‘賢明’來獲取關(guān)注和利益的。
某種程度,他們就是后世的某些霸占流量的明星,只有擁有曝光度,才能占據(jù)舞臺,在士林之中獲得一席之地。
可若是老老實實做官,能引人關(guān)注嗎?
所以,總要折騰出一些事來才能獲取流量。
因此……隔三差五的,這樣的人會義正言辭地跳出來,今日罵罵這個,明日教誨那個,這其實就是古代版的蹭流量,誰的流量高,就蹭誰,比如說……天啟皇帝……
還有一種,便是做出一些引人關(guān)注的事,譬如……碰瓷他張靜一。
該死!
想通了這個關(guān)節(jié)之后,張靜一忍不住懊惱起來!
怪只怪這個時代,竟不能買熱搜,如若不然,他們今日買個熱搜過個生日,明日成婚再上排行榜第一,后日休妻又可上,何須要這么賣力,成日折騰呢!
可顯然,當(dāng)今的大明,無論是士林還是尋常百姓們,都是吃楊嫻這一套的。
比如楊嫻在邀請士子們一起去什么亭里吟詩作對,確實賺足了眼球,以至于影響直接跨越到了清平坊。
清平坊的文吏們干活之余,低聲也在議論,品評哪一個讀書人的詩好。
張靜一若是路過見了他們,則是面帶微笑。
然后回頭給那幾個家伙偷偷記一下小賬本。
這沒辦法。
畢竟秋后算賬是錦衣衛(wèi)的日常工作。
本職工作不能丟。
張靜一現(xiàn)在忙的腳不沾地,馬上要到夏天了,誰知道暴雨會不會成災(zāi),所以……他從開春布置的防汛工作也要到位。
譬如挖排水溝,道路兩側(cè),還有民居以及商業(yè)區(qū),都要連通排水溝。
最好走地下管道,若是裸露在地面,一不小心有人摔進(jìn)去,那就糟糕了。
評優(yōu)這樣的活動有一個巨大的好處,那就是通過街長和巷長摸清了各條街巷的具體情況,他們知道哪里有垃圾,也知道街巷里有幾戶人。
而雇請的婦人們,更是能將無數(shù)的訊息,匯總起來。
摸清了情況,就可以組織街長和巷長們帶頭先是挖溝渠,此后再在這溝渠里,燒制類似于瓦片一般的筒子,嵌入溝渠里,最后再用泥土覆蓋,人力的開支還好,畢竟都是通過街長和巷長們組織的,他們了解街巷里的青壯,總能讓婦人們動員大家閑暇時來幫忙干點活,畢竟,現(xiàn)在街巷的小吏,平日也能聯(lián)絡(luò)商戶,有幫忙介紹工作的便利,大家也愿意和街巷長搞好關(guān)系。
主要的花費,還是在磚窯這兒。
除此之外,便是種植樹木了。
樹木的好處就在于美觀街道,還能保持水土,至于空氣新鮮之類,這似乎不在張靜一的考慮之列。
好在這個時代移植樹木成本低,從其他地方移來,你愛活活,想死便死,大不了換一棵便是。
植樹大多是校尉們完成的,他們倒是很樂于植樹,至少總比抓去操練的好。
另一件最讓張靜一不放心的事,便是收購來的米,收購了這么多的米,在別人看來,大抵相當(dāng)于是在至正二十三年加入了陳友諒。
現(xiàn)如今,這米必須得找地方儲藏,靠著昌平的土地那兒倒是可以存放,得加緊將米倉建起來。
這事兒,只能托付給張?zhí)靷惲恕?br/>
好在張?zhí)靷惛蛇@事比較專業(yè),其實主要還是他吝嗇,想到張家買了這么多米,若是發(fā)了霉、生了蟲,你便真的欲哭無淚了。
就這般每日在街上混著,轉(zhuǎn)眼便到了春末。
初秋的時候,連日暴雨成災(zāi)。
小冰河期給氣象帶來的變化是全方位的,氣溫降低幾度,是全天下的連鎖反應(yīng)。
這突如其來的暴雨,也令京城里一時水滿為患起來。
孫承宗自從進(jìn)了內(nèi)閣,日子過的不咸不淡,近來朝中無事,而其他幾個閣老對他的還算態(tài)度不錯,可是總是透著一點防備。
當(dāng)然……打臉來的很快。
隔三差五,黃立極就笑容可掬的將孫承宗叫去,指著新近的奏疏道:“你看那天橋坊,已成人間樂土啦,這里又有一封奏疏,是夸贊天橋坊的,說是夜不閉戶,路不拾遺,有大治氣象。”
誰都曉得,當(dāng)初孫承宗弄得那楊嫻差點丟了烏紗帽。
而如今,這楊嫻卻是風(fēng)頭正勁,士林們夸贊他,許多大臣也看好他。
孫承宗不想聽這些消息,他現(xiàn)在是內(nèi)閣學(xué)士,沒心思去為區(qū)區(qū)一個巡檢分心。
可黃立極不一樣,偏就愛拿這個來打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