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大多數(shù)的家庭一樣,朗朗也是個鎮(zhèn)上的孩子,家庭不富裕,起碼在朗朗的爺爺那一代人是如此?!安火B(yǎng)兒不知父母恩,不當家不知油鹽柴米貴。”這是爺爺嘴邊經(jīng)常掛著的一句話,爺爺青年時期師從一位老先生,學習醫(yī)學。當時在不大的的鎮(zhèn)上甚至村里被稱為“赤腳醫(yī)生”。奶奶原先是棉紡廠的工人,后跟隨爺爺去了醫(yī)院當收營員。和中國大多數(shù)家庭一樣爺爺信奉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以及“打是親罵是愛?!睂τ诟赣H和姑姑的教育,他從來不在乎方式,他認為只要心是好的,自己沒有教育錯,就該打。這些孩子們成年之后都會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。今天我們就不討論這是對還是錯,因為這不是今天的主題。就是因為爺爺這種大線條,粗狂的愛,導致了朗朗父親一些相當錯誤的教育方式,我之前就說過朗朗這個孩子不是一般的孩子,這些直到前幾天他的父親才意識到問題所在。
我記得爸爸跟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。那時候爸爸12歲,姑姑8歲。家里做了好吃的零食,爺爺奶奶一人給了一包,突然姑姑的那一包不見了。爺爺斷定就是爸爸拿的,經(jīng)過沒有證據(jù)。爸爸也遭到了一頓毒打。打完之后,爸爸沒有說什么。只是拍拍身上的灰。過了一會姑姑從左邊的兜兜里找到了,姑姑開始以為放在放在右邊的兜里??赡苁且驗樾?,姑姑沒有任何表示,爸爸也沒多說,爺爺奶奶也沒有道歉和關(guān)心,選擇了沉默。這就衍生出一個道理來,父母就是錯了,在孩子面前也是對的。這我不知道是哪位高人嘴里說出來的狗屁話。讓很多中國父母深受其害,很多孩子成了這句毒雞湯的犧牲品。那我就先說說朗朗,他是怎么“犧牲”的。
那是朗朗12歲的時候,有一次和爸媽相約去自己的小爹家玩,因為是獨生子和天生性格原因,他喜歡跟小爹玩。(小爹比朗朗大2歲)可準備去的時候,爸爸突然說了句,領(lǐng)導打電話,今天下午計劃取消。朗朗看著父親,不知道說什么好,突然朗朗說:“不是說好了去小爹家嗎?爸爸怎么不講信用啊?”爸爸看著手機也不知道在想什么,心不在焉的說了一句“說好的事也可以改變啊”。我之前說過這個世界是動態(tài)的,道理不能單獨拆開,可是那么小的孩子怎么能懂?于是朗朗就把父親說的話鬧鬧的記住了,這也為以后的事埋下了禍根。
朗朗的奶奶是醫(yī)院的收銀員,年輕的時候喜歡“買碼”,也就是我們現(xiàn)在所說的買彩票。一買可以是五百,一千。各位讀者可以想想那個年代這個錢是什么概念,賭博開始都是有贏有輸,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的是一輸就讓你玩完,把你深深的吸進去。奶奶就這樣一年輸了20萬那年朗朗8歲。家庭條件本來轉(zhuǎn)好的朗朗,突然從小康又變成了溫飽。朗朗什么都不知道,因為他的待遇還是沒變。但他不知道這個家庭因為此時差點破裂。可能親人無私的愛能大于一切,只要你不是大錯特錯,錯的離譜。大多數(shù)親人會選擇在你犯錯之后原諒你,我們家也不例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