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均塵走出那神祠,欲打道回府。
他以太虛天眼算定,慧心和尚仍有生機,怕是不想見他,故而詐死托辭。
這詐死未必是為了瞞他,而是為了瞞那一股其所說的佛門氣數,這其中只怕水很深,不是如今他所能觸及的,興許與他降臨此世有關。
正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,他如今只需刻苦修持,早日成就天仙之體即可,也不必過于為此事煩擾。
修為到了,定境中坐,修得長生不死、萬劫不磨,又何懼一區(qū)區(qū)佛門氣數。
他剛一出祠,就覺察到一縷目光,順著目光望去,見著一白眉和睦,身形瘦高,手持紫金缽的老和尚。
這老和尚直直盯著他,目光不閃不避,李均塵暗自皺眉,心道這人好生無禮。
那和尚雙眼泛出白光,似想看破他根腳,李均塵冷笑一聲,太虛天眼轉動,身形飄渺無依,一身道蘊懸掛九天,讓那和尚捉摸不透,但炁氣運使之下,還是被那和尚窺破一點圣道氣的端倪。
老和尚閉上雙眼,再重新張開,眼冒精光,哈哈大笑道:“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,得來全不費工夫啊!”
這老僧來自蓮臺山,蓮臺山乃是大乘佛教圣地之一。
哪怕在靈絕年代,寺中都有數千僧人日日撞鐘,明辨佛理,為南方一大佛宗,歷代崇佛的皇帝都要從蓮臺山召集高僧講法,聽其傳經。
這蓮臺山中更有佛門極樂世界,乃是一修大乘佛法至菩薩境界的高僧大德所立,可供信徒門人魂靈棲身。因靈氣消絕,這極樂世界崩塌不少,且一直處于封閉狀態(tài)。
伴隨天地重復生機,如今此境又展開來,接納佛徒,只是那菩薩仍在沉睡之中,未曾回歸。
“圣人果然是天縱之才,身上有大氣運,如此根骨年紀便修成真人當真不凡。”那老僧看著李均塵說道,喜不自抑。
但此人又嘆道:“可惜圣人修了道法,卻非佛法。不過也還可補救,隨我回蓮臺山重塑根基即可?!?br/> 感情這老僧是將他當做天降圣人了,李均塵不欲與此人多糾纏,冷言道:“老和尚怕是認錯人了?!闭f完轉身便走。
他此刻還未弄清楚那道佛門氣數的玄機,根本不想與佛門有過多牽扯,不然說不定就落入什么算計當中,哪會與這和尚去其所謂的蓮臺山,參禪禮佛。
“我踏遍六州,步量大地數萬里,本聽聞此地有高僧以身伏魔,心生敬仰,前來一觀,未曾想卻得見圣人尊榮,這難道不是與我佛門天定的緣分嗎?”
“我修有天眼通之法,足下體內紫氣充盈,尊榮華貴,道根綿綿,分明是圣人紫氣之相,便不要再偽裝了?!?br/> 老僧不信李均塵之言,他之前欲以天眼通瞧見李均塵根腳,雖被阻擋,但也能察覺出那法力中蘊藏的圣人紫氣。
至于李均塵身上為何沒有人道大運,老和尚認為應該是圣人修了道法,便不再被人道所承認,人道氣運就偏轉了。
“不知所謂?!崩罹鶋m懶得理這老和尚的臆想之語,腳底生風,運使《縱地金光法》,欲甩開此人。
他縱身一躍,化作一道金虹直上青冥,瞬息百里,而后落在一山頭之上,李均塵正欲復行,卻見著那老僧一個閃爍,便出現(xiàn)在他身邊。
他又以《縱地金光法》騰挪數次,那老和尚便像是一塊狗皮膏藥般,怎么也甩不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