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楊饅頭叫楊巡,弟弟楊速。楊速初中畢業(yè),兄弟兩個就帶上兩擔家鄉(xiāng)產的插座、插頭等小東西,坐火車趕去東北。一路聊天,楊巡感慨,爸爸起的好名字,害他們兄弟挑著饅頭擔子拎著雞蛋籃子天天走走走,現在又走走走,越走越遠,走去東北。
?
有早年走出去的老鄉(xiāng)們在東北一個城市花錢找關系租下百貨商店里的電器柜臺,小楊兄弟前去替他們看柜臺。沒有固定工資,賣掉多,兩兄弟掙得多,賣掉少,兩兄弟掙得少。兩兄弟看一個柜臺,楊巡嫌太閑,就帶上樣品走街串巷找單位去推銷。門房們見楊巡人小可憐,嘴巴又甜,??纤较轮更c一二,告訴楊巡該找哪個關鍵人物。楊巡雖然人小,膽子卻大,再說已經做了一年的饅頭生意,嘴皮子靈光得很,即使面對嚴肅的老頭都不畏懼,常能把人說得心軟??伤砰_始做電器,不懂什么單位用得著這些電器,經常磨半天嘴皮子,人家才勉強看他這個人的分上買兩只插座。不過即使如此,也比他弟弟守柜臺的生意好一些。楊巡想,這就算是守兩個柜臺掙兩份工錢的意思。雖然看上去收入還不如賣饅頭時,可楊巡不氣餒,才開始呢,他才開始賣饅頭的時候,買主也不待見他。別看他小,他經驗足得很。
?
這樣子東奔西跑兩個多星期,終于一家工廠供銷科長被大熱天汗流滿面的小小楊巡感動,寫出五種電器問楊巡有沒有,楊巡忙說有,從包里拿出兩種符合規(guī)格的讓科長試用,說其他三種沒帶著,等下立刻拿來。其實其他三種楊巡管的柜臺沒有,但他們老鄉(xiāng)在本市做電器的多的是,他找一下就在另兩處柜臺找到那三種電器,跟叫老王的經理老鄉(xiāng)見老鄉(xiāng),拿家鄉(xiāng)話商量一下分成,他就背上那三種電器飛快送去那家工廠,正好趕在下班前。那家廠供銷科長挺感動,要楊巡三天后來問問,看試用結果怎么樣。楊巡三天后一問,科長一下要了五種七十多件,可把楊巡樂壞了,自行車整整送了四趟,花了兩天才送完。
?
拿來一筆不菲的分成,楊巡高興得立即沖去農貿市場買了一斤最便宜的豬肚皮肉,和弟弟敞開肚子吃了一頓紅燒肉,小兄弟兩個人滿足得如同過年。然后他依然走街串巷,尋找蹲伏在角角落落的機會。依然是有時有收獲,有時沒收獲,但是那些愿意從個體戶手中要貨的廠家他都好好記下來,不管有沒有生意,他隔三差五上門去喊聲叔叔伯伯,有事沒事拜訪一趟,賠個笑臉,總能有點收獲。時間長了,手頭的單子越來越長,不得不在百貨商店買一本小筆記本記錄。這些都成了他手頭的法寶。兩兄弟的伙食也漸漸好起來,菜里越來越多見葷腥。
?
但好景不長,很快,東北的冬天就來了。東北的冬天嚴酷得令人絕望,漫長得令人絕望,從不長凍瘡的小楊家兄弟先是四只手腫得跟他們以前賣的饅頭一般,然后破皮潰爛,潰爛處偶爾見白骨森森。兩人努力抗寒,努力適應環(huán)境,購買本地人的衣服御寒,購買特殊的煤爐放屋里取暖,零零碎碎添置下來,花去他們好多剛掙的錢。等他們學會伺候煤爐,他們手上的凍瘡才好歹慢慢痊愈。又摔了不知多少跤,兩兄弟終于把冰上騎自行車的絕招也學會,終于適應東北的嚴寒。他們以為已經夠艱難,可老鄉(xiāng)卻說,畢竟小兄弟兩個年輕,不僅普通話學得比別的老鄉(xiāng)快,連對東北的適應也快于他人。
?
終于等到他們期盼已久的春節(jié)。元旦后,老鄉(xiāng)們就聚在一起談論回家的事,說到回家大家都興奮,可想到租房或者倉庫里放的貨物,大家又擔心一個春節(jié)回來都給小賊清了。楊巡不知道多想家,可考慮幾天后,他跟大家提出,大家都是有家有口的,要不大家把貨物都放到老王那間最大的倉庫里,他不回家,由他守著倉庫。要老王他們帶他弟弟楊速回去再回來。他經常從那些老鄉(xiāng)手里拿貨,大家大多認識他,相信他為人,再說又是摸得到家門的老鄉(xiāng),萬一有什么事,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,大家于是都感謝了楊巡,紛紛回去取貨,將東西堆到老王倉庫。貨物太多,好不容易才能塞進楊巡的一張床,又剩下小小一角給他生煤爐。
?
楊巡一個人度過最凄清的冬天,每天鉆被窩里看大家留給他生煤爐用的報紙雜志,餓了在煤爐上烤兩只饅頭,只有大年初一中午他才吃一頓餃子。等元宵節(jié)過后,老鄉(xiāng)們才陸續(xù)回來,他守著倉庫將東西一件不少地交還老鄉(xiāng),贏得那些老鄉(xiāng)對他的贊美,尤其是老王對他從此青睞有加。
?
等將最后幾件貨色交出,天也漸漸暖了,很多工廠轟轟烈烈開工,需要購買貨品,楊巡怎肯放棄這等機會回家探親,直把這一波小高峰做過,又小賺一筆才肯回去。但回去之前,許多老鄉(xiāng)客客氣氣跟楊巡商量,要他幫忙帶點貨色回來。楊巡本不答應,他自己還想帶貨,半年做下來,已經知道什么好賣什么不好賣,他想帶點好賣的回來放租屋里,省得永遠只拿小小分成。但回到租屋攤開信紙細細一算,那么多人要他帶東西,他不如再問幾個人要帶什么,都攢一起,索性叫一輛車放過來,不知有沒有的賺。他第二天就找運輸公司,問了去他家鄉(xiāng)的價錢。再跟老王他們一商量,大家都說主意好。于是本來想叫楊巡帶貨的,都數量翻倍。
?
出門在外,做的都是小買小賣的小生意,都對進價異常計較。每個人心里都有一處最便宜的進貨處,都會偷偷找上楊巡,遞給一張字條,要楊巡保密,上面寫著某商品從a廠家進貨,找甲某,是多少價錢,合計多少錢,問哪個地址拿錢等,要楊巡一絲不差地按紙條上寫的去做,其中當然也有欺負楊巡人小聽話方便差遣的意思。沒等楊巡上火車,他們的電報早飛向家里說明情況讓家里準備錢。
?
楊巡一手接了二十來張字條,他又不是個笨人,如果都按那些人說的做,他在家里得忙得無頭蒼蠅一般找一個月的貨都不夠。他坐火車上畫了一張大表格,同一產品都寫在一條橫線上,幾家一比較,就可以比出誰家最便宜,誰家質量最好等結果。回家后,他騎以前賣饅頭的自行車貨比三家,拿幾個人加起來的巨大進貨量砸人家廠家,壓廠家的出貨價,拿到比表格上的最低價更低的價,人家廠家見他還如同見親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