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昌已然決定御駕親征了,因為他如果不帶著禁衛(wèi)和親軍前去支援,遼東之戰(zhàn)必定陷入僵局。
這會兒遼東可是集結(jié)了二十萬大軍,還有需要救濟的兩百多萬平民,多拖一個月,那就是幾十萬兩銀子和幾十萬石的糧食。
大明這會兒到處都需要用錢,國庫早已入不敷出,他也就能用皇莊的地硬扛一年,如果拖久了,整個大明王朝都有可能被拖垮。
所以,他必須去幫孫承宗打贏這場關(guān)鍵的戰(zhàn)役。
這一次東林和閹黨倒是沒有勸諫,畢竟皇上是去遼東打建奴,又不是去其他地方收拾他們的黨羽,他們完全沒有必要阻攔。
不過,聽到消息的皇貴妃吳婉兒卻是哭成淚人兒了!
她趴泰昌懷里聲嘶力竭的痛哭道:“皇上,您帶我去啊,要死我們死一起!”
呃,這什么話?
要別人敢說這么不吉利的話,他非拖出去砍了不可。
吳婉兒說的,那又不一樣了。
人家這是關(guān)心他,真心的。
泰昌無奈的道:“婉兒,你別哭了啊,朕這次真沒法帶你去啊,打仗可不是開玩笑的!
吳婉兒不依不饒道:“那您也別去啊,太危險了,打仗是那些文臣武將的事,您去干嘛?”
這個,怎么解釋呢?
值此亂世,一個當(dāng)皇帝的,連戰(zhàn)場都不敢上,成天就知道窩京城里,能行嗎?
崇禎就是個很明顯的例子,光窩京城里面,哪怕再勤勉,那也是沒用的。
要知道成祖當(dāng)年可是五次親征漠北,最遠的一次都快打到貝加爾湖去了,他連遼東都不敢去,又怎么打出個太平盛世來呢?
再說了,這次去支援的是他的禁衛(wèi)和親軍啊,他不去,整個指揮體系都會出問題。
而且,他還想去看看熱武器對戰(zhàn)鐵甲騎兵的效果呢。
如果不親臨戰(zhàn)場,他又怎么知道這時候的火槍和火炮在戰(zhàn)斗中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。
這些都沒法跟吳婉兒解釋。
泰昌只能拍著吳婉兒的背安慰道:“你就放心吧,本來遼東軍就能跟建奴打個平手,朕過去也只是幫個忙而已,準(zhǔn)贏,沒什么事的!
吳婉兒又不依不饒道:“那您帶上我!”
呃,這不陷入死循環(huán)了嗎?
有事我們一起死!
沒事你為什么不帶我去?
這沒法解釋了!
泰昌無奈,只能抬頭示意一旁的貴妃張嫣過來接手了。
張嫣雖然滿臉擔(dān)憂,倒還沒有哭哭啼啼,而且,她安慰人還相當(dāng)?shù)挠幸惶,也不知她在吳婉兒耳朵邊嘀咕了些什么,哭累了的吳婉兒竟然就這么躺她懷里睡著了!
泰昌見狀,不由暗暗的吁了口氣,總算是擺平了!
他伸出手指做了個禁聲的手勢,然后便偷偷的站起身來,悄摸摸的往外走去。
說實話,他真不怎么擔(dān)心會出事,畢竟這會兒遼東那邊孫承宗也就是差點實力與建奴持平而已,他帶著禁衛(wèi)和親軍一上,建奴根本就不可能戰(zhàn)勝他們。
除非他跟明英宗一樣,任由一個不懂兵法的太監(jiān)領(lǐng)著大軍到處亂竄,不然,他們絕對不可能敗。
相反,他反倒擔(dān)心家里會出事。
從吳婉兒的寢宮出來之后,他便來到御書房,同時命人將王承恩招了過來。
這會兒王承恩可以說是他手底下第一狠人,更為難能可貴的是,王承恩還忠心耿耿,根本就沒什么壞心眼。
這樣的人留在京城看家那是最合適的。
王承恩當(dāng)然知道皇上要御駕親征了,皇上突然召見,他還以為皇上要帶著他一起去呢。
他興沖沖的來到御書房,恭敬的行了番禮之后便忍不住問道:“皇上,您是要帶奴婢去遼東嗎,奴婢這就去準(zhǔn)備!
泰昌聞言,不由哭笑不得道:“你去了誰給朕募集錢糧?”